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的成语大全 1、一鼓作气(曹 刿) 一鼓作气,读音:yī gǔ zuò qì,汉语成语;释义: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职业做完。 相关故事:鲁庄公十年的春天,齐国军队攻打鲁国,鲁庄公将要迎战。 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。 他的同乡说: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,你又何必参与呢?曹刿说:大官们眼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 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。 曹刿问庄公:无论兄弟们凭什么跟齐国打仗?庄公说: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物品,我不敢独自占有,一定拿来分给别人。 曹刿说: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,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无论兄弟们的。 庄公又说:祭祀用的牛羊、玉帛之类,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,一定要做到诚恳可信。 曹刿说: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,神明是不会保佑无论兄弟们的。 庄公接着说:大大致小的案件,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,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。 曹刿说:这才是尽本职的事,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。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无论兄弟们一起去。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,在长勺和齐军作战。 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,曹刿说:现在不行。 齐军擂鼓三次之后,曹刿说:可以击鼓进军了。 结局,齐军大败。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,曹刿说:还不行。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,接着又登上车,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。 仔细观察一番后,他说:现在可以追击了。 于是,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。 最终,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,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缘故。 曹刿答道:打仗,要靠勇气。 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。 第二次擂鼓时,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。 等到第三次擂鼓时,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。 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,因此我们打败了他们。 2、一字之师(郑 谷) 一字之师是汉语成语,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。 有些好诗文,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,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。 多成语故事。 相关故事:郑谷住在袁州,于是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。 诗作中有一首《早梅》写道: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。 ”郑谷看了笑着说:“‘数枝’不能表现出早意来,不如用‘一枝’好。” 齐己惊讶不已,不由得整理三衣,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。 从此,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做齐己的“一字之师”。 3、一字千金(吕不韦) 一字千金,尘激帆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yī zì qiān jīn,意思是字值一千金,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,形容文字价格极高,文辞精妙奇妙。 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。 相关故事:战国末期,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。 他不惜散尽千金,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。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,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,封吕不韦为丞相。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,成为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,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,朝中的大致官员嘴上不说,心里却很不服气。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,大众可能在私下议论,他觉得进步声望是让大众服气的最好办法。 但怎样才能迅速进步呢,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。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,召集门客进行商议。 有人说:“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派雹很好,那是由于他写了部叫《春秋》的书,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,是由于吴王先看了他写的《孙子兵法》,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,既能扬名当世,又能垂范后代呢?”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,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。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,很快写出二十六卷,一百六十篇文章,书名提作《吕氏春秋》。 书写成后,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,贴在咸阳城门上,并发出布告:“谁能把书中的文字,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,甚至改动一个,赏黄金千两。” 4、图穷匕见(荆 轲) 图穷匕见,读音tú qióng bǐ xiàn,图:地图;穷:尽;见:通假字,同“现”。 比喻事务进步到最终,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。 相关故事:战国末期,秦国很强大,在消灭了赵国後,打到北部的燕国,燕国岌岌可危。 燕国的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,并派勇士秦舞阳作荆轲的助手,让荆轲带着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礼物,将一把毒药熬过的匕首藏在地图里。铅余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,买通了秦王左右为他们引见,秦王很高兴,就在咸阳宫接见他们。 在登上宫殿的台阶时,秦舞阳紧张得发抖,荆轲就把他留在外面。 秦王看过仇人樊於期的人头後,又要看地图。 荆轲捧着地图来到秦王面前,献上去。 秦王慢慢展开地图来仔细看,当地图展到尽头时,藏在里边的匕首露了出来。 荆轲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,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。 秦王扯断了衣袖,转身逃走,荆轲就在後边紧追。 这时,秦王的卫士们赶来了,荆轲受了伤,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,但没有击中。 最後荆轲被卫士们杀死了。 5、纸上谈兵(赵 括)? 纸上谈兵,读音是zhǐ shàng tán bīng,一个汉语成语,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。 比喻空谈学说,不能解决实际难题。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。 相关故事:战国时期,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,大败入侵的秦军,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。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,从小熟读兵书,张口爱谈军事,别人往往说不过他。 因此很骄傲,自以为天下无敌。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,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,并且说:“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、如果用他为将,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。” 果然,公元前259年,秦军又来犯,赵军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附近)坚持抗敌。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。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,他年纪虽高,打仗仍然很有办法,使得秦军无法取胜。 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,就施行了反间计,派人到赵国散布“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”的话。 赵王上当受骗,派赵括替代了廉颇。 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,死搬兵书上的条文,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,结局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,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。
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的成语大全 1、一鼓作气(曹 刿) 一鼓作气,
历史人物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的成语大全 1、一鼓作气(曹 刿) 一鼓作气,读音:yī gǔ zuò qì…
